首页 > 历史人文

快来看看清末时期的江阴地图,详细了解过去的江阴

线上江阴网:这幅是清末同治年间洋枪队所绘江阴地图为《戈登文书》第32号卷藏之一▲图背钤盖“英国会带常胜军关防”,因此可推测是洋枪队军用地图。戈登(Charles Geor

线上江阴:这幅是清末同治年间洋枪队所绘江阴地图为《戈登文书》第32号卷藏之一

▲图背钤盖“英国会带常胜军关防”,因此可推测是洋枪队军用地图。戈登(Charles George Gordon,1833-1885)当时为提督衔权授江苏总兵官,统领常胜军围剿太平军。

这份地图也让我们能更详细地了解那个时代的江阴,小编就将图中一些江阴人已陌生的地名给大家讲讲

葫桥镇

即现在的夏港街道葫桥村,位于红星美凯龙以南,至今有葫桥村、葫桥公园等地名保存。该地历史上出现过不少名人,从该村走出的陈经、陈纶、陈纲三兄弟在我国司法、教育、金融和地方实业等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地方上习惯地称他们为葫桥“陈氏三兄弟”;当代“留学之父”,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创始人俞敏洪也是葫桥村人。

蔡泾镇

镇因闸名,光绪《江阴县志》载:“蔡泾闸在九里河西,节制夏港潮水,旧名下闸,亦名南闸。”蔡泾闸始建于南宋乾道二年 (1166),漕臣姜诜等人上言,造蔡泾闸及开申港上流横石,并疏浚利港,方便船只航行。宋代时,黄田港狭窄,因此外来大船都在河道宽阔的蔡泾经停,“宋都税务,祖额三万二千四百七二贯四十三文,荼村(即现在涂镇村)务祖额六千七十二贯四文。”蔡泾闸所收之税竟占江阴军全年税收的五分之一,故宋明两代都在闸上驻兵,1968年,夏港河由于众多原因河床改道,蔡泾闸因此失去作用。

谢园镇

即如今澄江街道谢园村,村内纵贯车站西路、梅园路、霞客大道三条大型主干道,又有工农河、兴澄河、斜泾河三条水上路线,交通运输十分便利。江阴火车站、霞客大道标志性牌坊都在村境内。

三官镇

位于现城东街道,大多数江阴人更多的是知道山观镇。因当地有三官殿得名,所谓三官,就是天官、地官、水官,是道教神祇。数千年来,农民种田靠天吃饭,五谷要丰收,天、地、水这几个要素是不可缺少的。1965年10月,取其谐音更名为山观人民公社。

萧 山

因山周多萧姓百姓而得名,又称小山。这座山本没有什么名气,到明朝时,江阴的籽鲚成为贡品,渔民便在萧山上建祭江台,聚集于此焚香祭江,祈祷渔产丰收。

桃花镇

镇因河名,桃花港是一条比较古老的河道,又名賸粮河,是长江连接内河的便捷通道,历代往来此港的船舶较多。桃花镇是沿港的贸易市集,停泊处有石桩系船,早年称这里为“石桩”,至宋代改为“石庄”,石庄便作为地名沿用下来,清代改设桃花镇,后名称改为石庄镇,如今属璜土镇。

丁市镇

又称丁墅镇,位于现利港街道。明代时利港河入江处已有士民聚居,后来渔民在此栖息聚落,逐渐形成了卖鱼买鱼的市集,清康熙年间以镇辖保,设丁墅镇。

虞门镇

今申港街道于门村,与夏港街道相邻。有则传说:元末虞门镇有一个正直的穷教书先生,叫焦丙。某天他开门发现门前缩坐着一个人,冻得筛糠,交谈起来后越聊越投机,便将家里的鸡杀了并打了水酒招待此人,询问得知此人姓朱,安徽人,也就是后来的朱元璋。后来朱元璋做了明朝开国皇帝,专程接了焦丙去南京,但不久后他就跑回来在武进开了私塾,因一系列德行善举深得当地百姓的爱戴。病故后乡亲们按他的遗愿,把他开的私塾叫“焦塾”,后大家又把村名改为“焦塾”。但有些大老粗老把“塾”字当“垫”字,后来就“焦垫”“焦垫”喊开了。有的人嫌“垫”不易写,干脆改成“焦店”,这就是焦店的由来。

大桥镇

今张家港市金港镇后塍社区。明代万历年间,常熟陈少元兄弟三人来到江阴大桥镇,见沙滩衍沃,宜于稼穑,于是招募开垦,得良田数顷。乃绕田浚沟,沟曰陈沟,圩曰陈圩。又经数世蕃衍,陈氏人丁兴旺,所居村落前后相望,时人便有“前陈”、“后陈”之称。明末清初,村中开始出现粮店货栈,并逐步形成几十家店面的小街道。随着岁月流逝,集市渐旺,“後陈开(建)镇,实肇于此”。

杨舍营

今张家港市杨舍镇。按杨舍筑堡城设营,是在明代嘉靖三十七年(1558),清代“设江阴杨舍守营、京口水师营、淞北营、长江水师营,分隶提标、督标”、“杨舍营驻扎堡城,属提督军门管辖”。同治八年(1869)部分地区推行减兵增饷政策,杨舍营裁改属福山镇总兵管辖的福右营。光绪29 年(1903),裁绿营兵制,杨舍福右营改为巡警守,判断本图或绘于同治八年之前。

马嘶镇

位于现新桥镇,因始建于宋朝的马嘶桥而名,另在今张家港市塘桥镇还有一座马嘶桥。相传北宋熙宁六年(1073)夏,江南连月大雨,洪水淹没了庄稼,特别是毗陵郡的滆湖、芙蓉湖以及暨阳湖的圩田地区颗粒无收,到了岁末,灾民饿死无数。这时,朝廷命浙江杭州府赈粮救济,时任杭州通判的苏东坡受命赈灾,他带了上万石浙江粮米,从杭州湾出发,粮船顺盐铁塘,出淞江,经太仓,过琴川,到了杨舍西境的蔡港,粮船从蔡港间进入江阴。苏东坡上了岸骑着白马,沿砂山南行,当走到华塘河边,蔡港上有一顶小木小桥,马不敢过去,苏东坡就猛抽一鞭,该马长嘶一声,走过了小桥,继续向前。由于粮米及时运到,拯救了大批灾民的性命。后来,里人为怀念苏公盛德,就将木桥造成石桥,取名“马嘶桥”,当地的乡也改名“马嘶乡”。

六家桥镇

即陆家桥镇,今华士镇陆桥社区,明天顺七年(1463),当地村民赵瞻民在应天河上造了一座小木桥。后来由于年久失修,行人上桥一步三摇,很不安全。天启年间(1621-1627),地方富户陆观舍捐出银钱,召集工匠,将桥址南移重修并扩建,时人称“陆观舍桥”,后来,干脆叫成陆家桥,简称陆桥,桥脚下便渐渐形成了市集。

河塘桥

位于今长泾镇河塘社区。明代天顺年间(1457-1464)江阴知县周斌召集民工疏浚古老的富贝河,兴修水利,垦荒屯田,土肥条件逐渐改善。百姓陆续从各地迁来富贝河与诸家浜交汇的河湾处安居,并在诸家浜口的富贝河上建起了一座木桥以利交通,两岸逐渐形成了规模不大的小集市,因为木桥名为“何宕桥”,地因桥名,小集市当初即也以“何宕桥”命名。后来石桥建成后,两岸交通更加便利,人气骤增,小镇遂也易名为“河塘桥”。

另外,还有一份清代的《七省沿海全图》,把其中的江阴段也一并分享给大家

来源:江阴纪世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邮件248745074@qq.com删除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ishunhua.com/lishi/1254.html

舜华网

网站地图 |

Powered By 舜华网 版权所有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联系我们:24874507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