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人文

这是70年代的江阴华西村,看看是否能唤起老一辈儿时的记忆

线上江阴网:江阴华西村有“天下第一村”之称,很多人对于华西村印象最深刻的,是改革开放后华西村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率先使得这里富裕起来。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70年

这是70年代的江阴华西村,看看是否能唤起老一辈儿时的记忆

线上江阴:江阴华西村有“天下第一村”之称,很多人对于华西村印象最深刻的,是改革开放后华西村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率先使得这里富裕起来。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70年代华西村的崛起,最先是从粮食亩产成为全国先进典型开始的。 通过一组老照片带大家去看70年代的华西村。

这是70年代的江阴华西村,看看是否能唤起老一辈儿时的记忆
图为70年代华西村4层楼的农民夜校,通过夜校提高村民的文化水平。

  华西村是无锡市江阴市华土镇最西面的一个村,因此得名华西。华西村也不是一开始就是一个富裕村,在当时也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江南小村。

这是70年代的江阴华西村,看看是否能唤起老一辈儿时的记忆
图为70年代在干活的华西村村民。

  当时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高田岗,高田岗,半月不雨苗枯黄;低田塘,低田塘,一场大雨白茫茫”。自然环境恶劣,村民生活困难,住的是茅草房、泥垛墙,集体积累簿弱,人均收入偏低。

这是70年代的江阴华西村,看看是否能唤起老一辈儿时的记忆
图为70年代在华西村商店购物的村民。

  华西村原叫华西大队,华西大队初建时,人口667人,集体资产2.5万元,欠债1.5万元,人均分配53元。

这是70年代的江阴华西村,看看是否能唤起老一辈儿时的记忆
图为70年代村民在新居前,在那时已经建设了整排的两层小楼房了。

  为了改变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吴仁宝带领村民“农业学大寨”,起早摸黑,平田整地,开沟挖渠。用了7年时间,华西村一跃成为“田成方,柳成行,亩产超吨粮”的农业样板村,迈出了共同致富的第一步,解决了温饱问题。

这是70年代的江阴华西村,看看是否能唤起老一辈儿时的记忆
图为华西村的一个村办企业内。

  当年, 农业是华西村的第一产业。当时的村书记吴仁宝带领华西人,用了7年时间,把原来村里1300多块七高八低的零星土地,改造成了400多块沟渠成网的高产大田 。“农业学大寨,江苏学华西”,从那一时期起,华西开启了属于它的“高光时刻”。

这是70年代的江阴华西村,看看是否能唤起老一辈儿时的记忆

  1969年,华西村建了第一个工厂——小五金厂。改革开放前,华西村兴办了五金厂、板网厂、织布厂等数家企业,使华西走上了工业化发展之路。到1988年,村里产值超亿,率先成为江阴市第一个亿元村。

这是70年代的江阴华西村,看看是否能唤起老一辈儿时的记忆
图为华西村的铁姑娘战斗队。

  当时,华西出现了一支由64名姑娘组成的“铁姑娘战斗队”,在当时华西村的“铁姑娘战斗队”全国闻名。这群小姑娘自发地组织在一起,同强壮的男劳力展开竞赛。

这是70年代的江阴华西村,看看是否能唤起老一辈儿时的记忆

  1961年10月15日,华西生产大队正式成立。1976年10月1日,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华西生产大队正式对外开放,当年即接待35个国家或地区来宾841人。1983年,华西生产大队正式改名华西村。

这是70年代的江阴华西村,看看是否能唤起老一辈儿时的记忆
图为70年代在食堂吃饭的村民。

  华西拥有很多个第一:第一个电话村、彩电村、空调村、汽车村、别墅村,华西村成为中国最富裕农村。

这是70年代的江阴华西村,看看是否能唤起老一辈儿时的记忆
图为70年代华西村的新式婚礼,在边上还放置着干农活用的农具。

  这组老照片见证了华西村的发展,也见证了华西村从一个穷村子成为富裕村的艰难历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邮件248745074@qq.com删除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ishunhua.com/lishi/13930.html

舜华网

网站地图 |

Powered By 舜华网 版权所有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联系我们:24874507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