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阴新闻

同学情、思乡情!一柄折扇,引出这么多“江阴故事”!

折扇的一面为时年32岁的沈鹏所书,正文为唐人张继七绝《枫桥夜泊》,落款为:“十五年前,同赴苏州投考,当时情景历历如在目前,书此以志留念并供明远同志拂暑。顾明远至今记忆深刻:“我的小女儿比沈鹏的女儿小几岁,小女…

一瞬留耄耋。

昔年同桌两墨客,

旧事连翩梦庄蝶。”

同学情、思乡情!一柄折扇,引出这么多“江阴故事”!

同学情、思乡情!一柄折扇,引出这么多“江阴故事”!

7月18日,“大江弦歌”名家信沈鹏吟江阴桑梓诗词作品展在北京市李可染画院举办落幕典礼,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作为沈鹏同砚好友应邀出席。

同学情、思乡情!一柄折扇,引出这么多“江阴故事”!

在落幕式上,

顾老带来的一柄折扇成为全场的核心,

两位教师逾越70余年的深情厚谊

传为文坛韵事。

同学情、思乡情!一柄折扇,引出这么多“江阴故事”!

顾明远教师(左)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程政展现赠扇。

这是一把特别的折扇

“1963年,沈鹏写了扇面,送给了我。”顾明远将这柄折扇徐徐翻开,诉说着它的来源。折扇的一面为时年32岁的沈鹏所书,正文为唐人张继七绝《枫桥夜泊》,落款为:“十五年前,同赴姑苏投考,当时情况历历如在如今,书此以志纪念并供明远同道拂暑。一九六三年秋,沈鹏。”原书为“十六年前”,沈鹏后又以标点为辨别,修正为“十五年前”。当时沈鹏在群众美术出版社事情,又请同事在另一面绘制了一丛兰花,落款为:“明远同道指教,六三年初秋,世棠于北京。”

同学情、思乡情!一柄折扇,引出这么多“江阴故事”!

这是沈鹏教师32岁所书,也是如今所见到最早的一件书法作品。

兰花清雅素净,意味着兄弟手足友谊,与扇子正面沈鹏的落款交相照应,也印证着二人逾越70余载的友情。

折扇背地

是70余载的同砚友情

沈鹏诞生于1931年,顾明弘远他两岁,两人在初二时成为了同桌。当时按身高排坐位,矮的在前,高的在后,因两人情绪甚笃,一向不肯坐位离开。“厥后沈鹏长得比我高了,我们也没离开过。同砚们晓得我们俩比较要好,都让着我们。”就这样,一向到高三毕业,两个少年郎都坐在统一条板凳上进修,整整做了5年同桌。

高中时,沈鹏和顾明远虽同读理科,但对文学都抱有极大的兴致。教室上,他们以《古文观止》为教材;教室外,他们浏览古今文学,并常常凑在一同议论国家大事。抗日战争成功后,这两个寻求自由民主的年轻人与同砚一同创办了提高刊物《曙光》,并出了单行本,封面曾用李桦的木刻《咆哮吧,中国》。他们提议建立的提高社团“曙光文艺社”,被记录在南菁中学校史中。

同学情、思乡情!一柄折扇,引出这么多“江阴故事”!

顾明远展现扇面

1948年,沈鹏、顾明远与同砚们一道去上海考大学。途中途经姑苏嬉戏,在虎丘等地巡游、拍照,成为相互年少时最为愉快的回想之一。昔时,沈鹏考取了当时的国立中正大学,即厥后的江西师范大学。顾明远未考上清华大学,便临时在上海容海中小学任教员。

1949年7月,两人回到老家,相约再去上海考一回大学。那一年,沈鹏、顾明远、陈寿楠一同前往考大学。到了上海,正赶上大雨,只能趟水行路。“沈鹏得了脚气,不能在水里行走。”怕他伤口感染,顾明远与陈寿楠叫了一辆三轮车,推着沈鹏到了同砚的亲戚家暂作休整。考学时期,三人借住在顾明远曾事情过的容海中小学内,白昼备考,晚上就睡在地板上。“地板上臭虫多得一塌糊涂,把我们咬得够戗。”顾明远教师回想起70年前那段考学阅历,感慨万千。

同学情、思乡情!一柄折扇,引出这么多“江阴故事”!

兰花

上学时,两人同坐一条板凳;后代诞生后,两家又同用一张竹编车。顾明远至今影象深入:“我的小女儿比沈鹏的女儿小几岁,小女儿诞生后,我骑着自行车去他家,把他女儿用过的竹编儿童车驮返来给我女儿坐。”几年后,沈鹏的儿子诞生,顾明远又骑着自行车把这张儿童车归还归去。一张竹编车流转在两家人之间,成为两家人友谊的见证。“1959年,我的母亲和他的母亲一同从江阴搬至北京寓居。”“他在群众美术出版社事情,我在北师大事情,两家人常常交游。”……已经是耄耋之年的顾老回想起两家人的友谊时一五一十,“我和他,不是兄弟,但赛过兄弟情绪。”

同学情、思乡情!一柄折扇,引出这么多“江阴故事”!

“大江弦歌”名家信沈鹏

吟江阴桑梓诗词作品展

在北京落幕的前一晚,

顾老睡前心血来潮,想起了这柄折扇,

便挂念着要赠给老家江阴。

第二天一早起床后,他拿出折扇,

随身带去现场。

同学情、思乡情!一柄折扇,引出这么多“江阴故事”!

沈鹏书张继《枫桥夜泊》

在没有空调的年代,扇子是人们夏季消暑必备之物,互赠扇面等书画作品,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人之间罕见的来往体式格局。7月18日上午,顾宿将折扇正式赠送给江阴介居书院。当天下昼,介居书院的事情人员带着折扇前往造访沈老。

同学情、思乡情!一柄折扇,引出这么多“江阴故事”!

落款

摩挲着扇面,沈老也回想起那温馨的旧事:当时,32岁的沈鹏正在摹仿米芾帖。时价夏秋之交,15年前投考的情况念念不忘,他便信笔书下这一幅扇面赠与同砚好友。

同学情、思乡情!一柄折扇,引出这么多“江阴故事”!

扇骨上的刻字

“他送扇面给我后,我特地从杭州西泠印社配了扇骨,历来舍不得用。”多年来,顾明远把这一柄折扇作为收藏品,珍之重之,不肯作为一般扇子运用,只是常常拿出来细细品玩。

顾老说,

乡情难舍,

将这柄扇子送给江阴介居书院,

一方面,这是我们两人70余载友情的见证;

另一方面,沈鹏从前的书法作品

如今也很少见了,

我愿望把它送给老家,

让老家的年轻人也来浏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邮件248745074@qq.com删除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ishunhua.com/bendi/11702.html

舜华网

网站地图 |

Powered By 舜华网 版权所有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联系我们:248745074@qq.com